東京新聞記者因採訪結識對方邀他品嘗烏鴉刺身,基於好奇心2月中答應出席烏鴉料理同好會,碰巧趕上狩獵期(去年11月15日 ~ 2月15日)結束的前一刻。考量珍奇食材與會者不肯透露太多資訊,只願揭露地點在常陸那珂市那邊和鄰居那珂市、東海村生產地瓜乾銷量占全國9成以上,男司機開車說:「烏鴉都吃丟棄的地瓜皮所以肉有股番薯味道。」
抵達聚會場所10多人圍坐一群先招待喝喝五味子茶。這天40年獵鴉老手主人準備巨嘴鴉、小嘴鴉2種共計13隻。大蒜醬油替腿肉調個味串起插在大圍爐裏烘烤。等待烤好期間拿出醬油漬胸肉刺身,1隻大概僅能取下幾10公克的量,肉澤深紅看起來像肝臟第1片下肚,口感柔軟整體宛如馬肉或鯨肉,沒啥怪味倒也不能說是番薯味,清爽順口甚至接著吃第2片。另一邊烤腿肉非常硬可以想像成牛肉乾適合下酒。
後來記者的肚子安全未發生任何異狀。向縣府打探烏鴉肉要嘛有狩獵證要嘛趁驅除有害鳥獸名義時設陷阱捕捉。環境政策課統計每年獵捕約4000隻上下波動變化。怎麼吃不管但唯獨希望別生食可能中毒的風險極高。塚原直樹研究著作<烏鴉料理真美味>裡頭講鴉肉低脂高蛋白,富含鐵質、牛磺酸並囑咐千萬不要生食... 然而魅力無窮的刺身吃法難如生拌牛肉、芥末生雞肉般商業販售,可惜如此珍貴的飲食文化如今逐漸黯淡式微。那天老饕們講得好:「對食物的偏見導致歧視。消弭偏見才能促進世界和平哪。」
以上報導內容引起醫生、科學記者連番砲轟恐助長危險行為,不能理解無視禽流感爆發撲殺雞隻還一邊寫專文。厚勞省食品監視安全課說明:「推特社群上許多困惑吃烏鴉刺身好嗎,誰知野生動物身上挾帶什麼病原體。保障新聞自由的原則下固然插不了手,但有義務告知他人可能被大腸桿菌感染。」茨城縣生活衛生課則回應:「沒有明文禁止人民生食烏鴉。大部分都是家庭自行捕食的居多,不會抗議媒體就怕帶頭入坑還是別見報好。」再問當地是否真有相關傳統生活衛生課答道:「私底下或許存在饕客平常沒聽過應該談不上傳統。」
(厚勞省)"【野味經加熱熟透食用吧】生吃野味(鹿豬等野獸肉類)難保無E肝病毒、腸道出血性大腸菌或寄生蟲造成食物中毒。"
(厚勞省)"【當心食物中毒!#野味 經加熱熟透食用吧】鹿豬等野獸、鴨鴉等野禽估計潛藏有害病原體如果生吃其肉及內臟非常危險。"
網友留言:
"面對「生食烏鴉危害」竟總結「對食物有偏見不好」爛透惹。內文專家說了別做,政府指南也堅持「萬萬不可提供刺身」生野味作為傳染病的寶庫切勿模仿押 !"
"比起厚生勞動省東京都的資料好懂多了貼上來分享。https://bit.ly/3ZRCEis"
"此外我吃過烏鴉。當然那邊抓的也是,甭提生的給我好好煮熟再吃 !"
"真的算了吧... 別挑戰會死喔..."
"東京新聞也太不負責任。照吃一旦猛爆性肝炎需要換肝的小心挨告。"
"顯然注意到新聞做的齁厚生勞動省。迅速應對 ! 左:去年七月版本。右:今天的版本。"
"厚勞省特地置頂... 東京新聞推薦野鴉生肉到底多智障...?"
"一般論野味不會想到烏鴉之類,故意畫出來那點證明氣炸了吼w"
"我野味肉品加工廠的。跟你說不行。絕對不行。40年獵師照樣蠻多沒有正確食安觀念。拿豬到我家工廠的獵師9成未合格而推掉呦。不是資歷越久越聰明der。"
"正常食品衛生官員10個人有10個喊住手。話說勸吃沒問題的北七簡直不正常。"
"因為接下來頭痛的是救護人員..."